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(31)(2 / 3)

与这场纷争的人比他想象中还要多,参与的人的地位也要比他想象中还要高。

九月十五望朝这一日,在进入殿前,窦舜无比郑重地对何方和谢昭说:等一会儿无论殿中其他人说了什么,你们两个都要闭紧嘴巴,老老实实地站在我身后。

见何方似乎有些不服气地想要说什么,窦舜瞪他一眼,低沉道:我们御史台的人是应该勇于直谏,可是对于那些一知半解没有把握的事情,我们也不能随意发表评论切记切记,千万不要人云亦云,平白做了别人的打手。

何方皱起眉头,没有应答。

谢昭点头,表示自己明白。他对窦舜笑:窦大人放心,到时候我会拽紧何大人的衣袖,不让他出列的。

这小玩笑缓和了过于沉重的气氛。

窦舜松开紧皱的眉头,脸上终于露出笑意:你能明事理,我很开心。

一旁的何方轻瞥谢昭一眼,哼了一声:说得好像我真要出去的话,你能拉得住我一样。

谢昭摸了摸鼻子,干巴巴地笑了声,不得不承认何方说得没错。比牛还倔的何大人真要出去弹劾什么人,仅凭谢昭一人拉住是完全不够的。

怎么着也需要三个人才行,谢昭想。

陈福的喊声响起,谢昭跟在何方和窦舜的身后,抬步进入大殿中。

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行礼问安,继而直起身子,一个个都攥着自己的笏板闷声不吭,偌大的殿堂静得仿佛一根针掉落都能听见。

受这氛围影响,谢昭甚至觉得自己呼吸都要小心翼翼。

第一个打破寂静的人是成王。

他自队列中走出,一掀自己的衣摆,扑通一声直直跪在了地上。堂堂一个王爷,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伏下了身子,扎扎实实地磕了个头。

成王语气悲愤:求圣上还舅舅一家一个公道!

说的称呼不是冯大人,而是舅舅。

这声舅舅已说出来,百官都不由默默低头,更加不敢发出一点响动。

谢昭瞧着成王伏在地上的身影,心中犹疑:究竟是不是成王杀了冯德麟?

如果是他的人动的手,那他这样逼圣上查明真相,难不成不怕查到自己身上吗?

可如果不是他的人动的手,谢昭记得他往日对冯德麟父子向来不多看一眼,自己弹劾冯德麟那一天也没见成王站出来求过情,怎么现在却表现得如此情深义重?

虽然底下跪的是自己的亲儿子,可秦厚德看起来并没有多怜惜。

他表情平淡,眼底无波无澜,在盯着下方仍旧伏倒在地上的成王身上片刻后,终于淡淡出声:彭疏鸿,你来说说你们刑部的调查结果。

刑部尚书彭疏鸿恭谨地应了一声,走出队列,站在成王的身后。

他今年四十有二,在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已经待了十年,是秦厚德最信任的人之一。由于他既不偏向太子,又不偏向成王,是忠于秦厚德的纯臣,因此把调查这件事的任务交给彭疏鸿,秦厚德也算放心。

禀圣上,到目前为止,刑部调查此事已经有将近半月,距离冯大人被害已经过去了一月,所以调查难免有些困难。不过臣等幸不辱命,也并非一无所获。

彭疏鸿微微弓着腰,拿着笏板,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脚下的地板,冷冷淡淡道:在冯大人被害之处,我们发现了一人的腰牌。

顿了顿,在文武百官的凝视中,彭疏鸿抬起头,看向前方的一人。

他犹豫片刻,还是回答:那人是当了六年太子殿下贴身侍卫的李典。

就像是一颗石子被扔进湖面,泛起了波澜。就在彭疏鸿说出太子殿下这四个字后,原本寂静的大殿顿时发出了一阵低低的哗然声。

所有人都惊疑不定地看向前方太子的背影:怎么会是太子?怎么可能是太子?

太子半分没有慌乱。

听到彭疏鸿的话,他无奈一笑,也跟着站在大殿中央,不疾不徐地温声对上头的秦厚德解释:李典的确是儿臣的贴身侍卫,可是早在两个月前,他就和儿臣请假回家乡看望父母了。自那之后,儿臣就再也没有收到过李典的消息。

成王听到这话,直起上身冷冷地回了一句:皇兄的意思是,是别的人取了李典的腰牌放在那里,好以此诬陷皇兄吗?

他嘲讽道:您不会以为这一切都是臣弟自导自演吧?

别说,这样想的人还真是不少。

太子性格端方儒雅,又是信佛之人,群臣实在难以相信他会千里追杀应失了势的冯德麟,还故意留一块腰牌在那里。

便是再蠢的人,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。

吏部尚书林铮站在原地,目光放在了前头丞相徐一辛的身上。

徐一辛是太子的舅舅,自然和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。

果不其然,林铮就见徐一辛右手握拳,轻轻咳嗽一声。

下一刻,几个文臣就从队列中站了出来,一个接一个地替太子说情。

太子殿下这些年仁心宅厚,多年向佛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